一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肿瘤侵犯了纵隔、双侧颈部、左腋窝及左腹股沟淋巴结,没有B症状,在完成3个周期标准CHOP方案化疗后所有浅表淋巴结完全消退,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均<1.5cm,下一步的治疗应为
A、停止治疗,定期复查
B、继续标准CHOP方案化疗至6个周期
C、换用COP方案化疗至6个周期
D、受侵淋巴结区的放疗
E、纵隔放疗
男,22岁,以双颈淋巴结肿大就诊。左颈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T发现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腰穿在脑脊液中发现淋巴瘤细胞,但没有其他淋巴结区及骨髓侵犯的证据,那么下一步的治疗策略应为A、侵犯淋巴结区的放疗及全脑放疗B、标准CHOP方案化疗6~8周期,无论肿瘤是否缓解,均定期复查C、标准CHOP方案化疗6~8周期,同时行鞘内注射MTXD、标准CHOP方案化疗6~8周期后,对有肿瘤残留的淋巴结区进行放疗E、标准CHOP方案化疗6~8周期后,手术切除残留的肿瘤
点击查看答案
一患者以左颈部包块1周就诊,体检仅发现左颈部直径约2.0cm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行切除活检病理示外周T细胞淋巴瘤,于是行胸部、腹盆腔CT检查和骨髓穿刺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发热、盗汗,双侧颈部肿胀、呼吸困难、胸壁静脉曲张。骨髓中幼稚淋巴细胞占30%,此时首先应该选择的治疗策略是A、纵隔放疗B、纵隔放疗并水化利尿,碱化尿液C、标准CHOP方案化疗D、标准CHOP方案化疗并水化利尿,碱化尿液E、氮芥10mg化疗并水化利尿,碱化尿液
一个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肿瘤侵犯了双侧颈部、左腋窝淋巴结,没有B症状,在完成3个周期CHOP方案化疗后所有浅表淋巴结完全消退。此患者在半年后出现发热、盗汗,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脾大并有多发低密度结节,骨髓穿刺没有发现幼稚淋巴细胞,左侧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病理再次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下一步的治疗策略应为A、切除脾后行左侧颈部放疗B、行脾及左侧颈部放疗C、标准CHOP方案化疗D、解救方案化疗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E、解救方案化疗缓解后观察此患者在完成治疗后的检查结果与3周期标准CHOP方案化疗后的检查结果相同,那么下一步的治疗策略应为A、停止治疗,定期复查B、进行纵隔镜检查,以确定有无纵隔淋巴结残留C、剖胸探查,以确定有无纵隔淋巴结残留D、受侵淋巴结区的放疗E、纵隔放疗下一步的治疗应为A、停止治疗,定期复查B、继续CHOP方案化疗至6个周期C、换用COP方案化疗至6个周期D、斗篷野放疗后再行3周期CHOP方案化疗E、斗篷野放疗
患者,男性,58岁,因右腋窝肿块2周入院,手术后切除病检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完善相关检查,胸部、腹部CT均未见异常,骨髓细胞学未见淋巴瘤侵犯。下一步治疗方案应选择()。A、CHOP方案化疗6周期B、CHOP方案化疗6周期+右腋窝放疗C、CHOP方案化疗3周期D、CHOP方案化疗3周期+右腋窝放疗E、右腋窝放疗
针对Ⅰ~Ⅱ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案首选()。A、R-CHOP方案化疗3~4周期B、R-CHOP方案化疗3~4周期联合受累野放疗C、CHOP方案化疗3~4周期D、CHOP方案化疗3~4周期联合受累野放疗E、R-CHOP方案化疗3~4周期联合扩大野放疗
患者男性,21岁,因"胸闷、气促1周"入院,胸部CT示纵隔巨大肿块,纵隔镜活检示"霍奇金病",诊断为霍奇金病工A期,行6周期ABVD方案化疗后,患者胸闷症状消失,复查胸部CT示纵隔肿块较前缩小。下一步治疗方案选择()。A、继续ABVD方案化疗2周期B、纵隔放疗C、更换化疗方案D、手术E、自体干细胞移植
患者男性,21岁,因“胸闷、气促1周”入院,胸部CT示纵隔巨大肿块,纵隔镜活检示“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ⅠA期,行6周期ABVD方案化疗后,患者胸闷症状消失,复查胸部CT示纵隔肿块较前缩小。下一步治疗方案选择()。A、手术B、继续ABVD方案化疗2周期C、更换化疗方案D、纵隔放疗E、自体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