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 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 C.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 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
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6~30题。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 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 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再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作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 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之道是指渗透着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 B.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 D.中国之道是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 B.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 C.中国文化的复兴就是重申中国之道的理念 D.要使中国文化有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不能以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之道的理念是普适的,是不会过时的,不需要具有兼容性 B.中国文化的复兴不仅仅是发展中国文化,更需要恢复传统文化 C.我们推崇的古圣先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与民兴利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 D.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依据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其基本特征归纳为()。A.人文精神B.经世致用C.中庸之道D.和谐精神E.民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