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小明和同学到学校附近的小卖部偷东西,被公安机关带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应该互相配合加以管教。B、对于品行有缺点的学生,学校不得歧视,应当耐心教育,不能违规开除他们。C、就算他们犯错,爸妈也不能打他们。D、小明父亲在得知情况后,决定和小明断绝父子关系,放弃管教小明。
点击查看答案
开学第一天,小明的爸爸带小明到学校报到,看见了墙上长篇幅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明应该怎么做?A.学习并遵守学生守则及各项规章制度B.不用理睬学校制度C.以不识字为由拒绝学习该规范D.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学校管理的主体有哪些?()A.学校领导者、教师、学生、家长B.学校领导者、教师C.校长、学校行政部门D.教师、校长
小明是一名初中学生,在老师眼里是那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类型的学生。暑假里,小明留了一头长发,并且染成黄色。老师认为这样违反学校的规定,责令小明剪掉头发。小明认为留长发是个人的事,拒不剪掉头发,老师称之为“不学好,坏孩子”,还警告其他学生不能学他。一次老师在与小明的沟通中,明确表示让小明剪掉头发,否则第二天就不用来上课啦。第二天小明就剃了一个光头来上课。 依据德育相关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案例中的老师的行为主要违背了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B.案例中的老师的行为主要违背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作为老师或者学校管理人员.应该采用更有策略的方式,不刺激学生的逆反心理 D.作为老师或者学校管理人员.应该让家长处理
小丽在一所初级中学上初三,临近中考,学校搞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一个分数线,规定凡低于这个分数线的学生都将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加当年的中考。考试结果出来,小丽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小丽的母亲曾找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准许孩子报名,但被学校拒绝。 试分析该案例。
材料: 小明的父母是房地产开发商,家境很富裕,父母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没什么成绩方面的要求。小明的生活习惯也较为懒散,经常迟到,学习不努力。此外,小明从一个普通学校转到了省重点学校,成绩跟不上。新学校的同学也常说小明是花钱转来的,不想跟他交流。小明也想跟其他同学交流,但是就是难以融入。导致他的性格越来越内向。 问题: (1)从需要的角度分析此学生哪些需要得不到满足? (2)如果你是小明的老师,你该怎样引导小明从而满足他的这些需要?
智力正常的小明从小双脚残疾,借助轮椅可以行走。考虑到小明已满7周岁,小明父母决定送孩子到附近一所小学上学。学校却以其本身是一所普通小学,不是特殊教育学校,而且学校无特殊班,没有为残疾儿童准备的专门设施,不宜接受残疾儿童入学为由拒绝了小明的入学申请。 请用教育法规知识分析学校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