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1)论儿童公养公育 康有为在1884年写的《礼运注》中,就提出了“人人教养于公产而不恃私产”的儿童公育思想。在《大同书》中又提出了“去国界、去级界„„去苦界至极乐,实现‘大同世界’” 关键是去家界,原因一是传统家庭关系过于复杂,会因性格及财产产生矛盾,二是“有家必有私”,有家则使人性不能善。而去家界的方法之一是儿童共育。康有为设计的儿童共育体系,包括儿童出生前从母亲怀孕时起,在人本院接受胎教,从出生至断奶后入育婴院、慈幼院接受共育,满6岁后入小学接受公教,直至中学和大学。 (2)论胎教 康有为首先论述胎教的重要性。指出“生人之本,皆在胚胎,人道之始,万化之原也”,必须“教之于未形质之前”,才能“正生人之本,厚人道之原”,从而使人成为“至善”之人。 其次,为了实施胎教,康有为对专为孕妇设立的人本院的环境、建筑、设备、医疗、卫生、保健、教育服务等方面提出了40多条要求。 (3)论婴幼儿教养康有为非常重视婴幼儿阶段的教育,并提出了17条措施,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工作人员的任用提出了具体要求,拟定了分工和奖惩制度。 其次,对院址的选定和院舍的布置做了规定。 再次,对教育目标和内容也多了明确规定。把“养儿体、乐儿魂、教儿知识”作为教育目标 此外,他特别重视婴幼儿的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