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空格
单选题梁端(支座)区域底部纵筋注写为5C25+3C20,表示()。A 一排纵筋由两种不同直径钢筋组合B 二排纵筋由一种不同直径钢筋组合C 二排纵筋由两种不同直径钢筋组合D 通长筋和架立筋组合
点击查看答案
多选题“平法”施工图,以下()注写方法是错误的。A非通长钢筋不标注钢筋截断位置B加密箍筋不注写加密区范围C不伸入支座的钢筋,不用符号表明D同排有两种规格的钢筋,不标明角筋E单跨梁,不注写跨数
单选题梁中同排纵筋直径有两种时,用()符号将两种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A /B ;C *D +
单选题梁采用原位标注当支座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A 括号“()”B 斜线“/”C 顿号“、”D 分号“;”
单选题梁平法标注"12φ8@100/200(4)",其中"12"表示箍筋()。A 直径B 肢数C 间距D 个数
单选题梁平法标注“12中8@100/200(4)”,其中“12”表示箍筋()。A 直径B 肢数C 间距D 个数
多选题“平法”施工图梁平面注写方式的原位标注有()规则。A梁支座处上部全部纵筋,包括集中标注已注写了的,注写在梁端上部B梁跨中下部纵筋,注写在梁中间下部,集中标注已注写了的,不再作原位标注C纵筋多于一排布置时,用“/”自上而下分开标注D多跨梁的中间支座两侧上部纵筋,即使配置情况相同,也要分别标注E当钢筋有两种规格时,用“+”将两种钢筋相连,角部筋注写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