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单选题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则国之大耻。”还有“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古训。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②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影响到青少年的终身发展 ③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要优于知识文化修养的教育 ④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知识文化修养的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质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④
点击查看答案
多选题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编辑成《论语》,下面出自《论语》的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E学而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问答题墨子说:“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这句话如何理解?
单选题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这句话在今天对我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现阶段,树立正确的荣辱观()①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②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和人格,而且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③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取向④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
单选题先秦()中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的观点A 论语B 尚书C 礼记D 老子
名词解释题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名词解释题“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