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斯腾伯格曾借助加因素法揭示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查看答案
问题:假设有两家公司(1和2)提供了两份工作,初始工资相同,在公司1工作第一年工资增长20%的机会是50%,在公司2工作一年工资增长10%的机会是90%,你会选择哪一家?请问:如果按照期望效用理论,你会选择哪一家?两种是否一致,为什么?...
问题:匹配设计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到各个组别。...
问题:心理负荷...
问题:内隐社会认知主要包括:()A、刻板印象B、内隐态度C、内隐自尊D、内隐人格...
问题:相对阈限...
问题:自然形成的内隐自尊包括了哪些类别?...
问题:次级内隐自尊效应...
问题:唐德斯提出反应时ABC之后,心理学之父冯特很快就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即()。他带领自己的学生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比如对注意、知觉、联想和选择过程等的反应时测量。...
问题:研究课题的来源通常有四个方面:()、()、()、()。...
问题:启动效应...
问题:简述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问题:试述说明情绪是后天习得的。...
问题:论述个体差异的研究变量。...
问题:为了测定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个体空间,实验分别选择一个面积为10米×l0米及20米×20米左右大小的空教室(或大厅)实施实验,准备一把量程大于2米的米尺。实验由3人进行,一人做主试,一人做被试,一人做记录员。主试和被试之间一定要不相识。但是他们和记录员之间都是相识的。整个实验由记录员主持。实验前由记录员告诉被试:“当主试在某一方向的5米处向你慢慢走近,在你觉得不能容忍时,就叫‘站住’。”并对主试说:“你听到‘站住’即停下。”记录员在记录纸上记下主试离被试的距离。写出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出现的额外变量。...
问题: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定律的发展是基于()的假设A、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C、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问题:双盲实验...
问题:系列位置效应...
问题: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配成对,然后()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问题:最小变化法...